內(nèi)服中成藥
送服:大部分內(nèi)服中成藥用溫開水送服讽渐,俗稱吞服,為最常用的內(nèi)服方法锰玩。大部分內(nèi)服中成藥如片劑揭斥、丸劑、膠囊等均采用此法服用辣胚。其中眶衙,丸劑又分為蜜丸(大、小蜜丸柠横,水蜜丸)窃款、水丸、濃縮丸牍氛、滴丸等晨继。小顆粒的丸劑服用時,只需溫開水送服搬俊,大蜜丸因丸大不能整丸吞下紊扬,應嚼碎后或用洗凈的手掰小后再用溫開水送服。此外唉擂,部分中成藥為增強療效餐屎,可采用藥飲送服,如在服用藿香正氣丸或附子理中丸治療胃痛楔敌、嘔吐等癥時啤挎,可采用生姜煎湯送服,以增強藥物的作用卵凑;痛經(jīng)患者在服用艾附暖宮丸時庆聘,可用溫熱的紅糖水送服,以增強藥物散寒活血的作用淋话;在服用補中益氣丸治療慢性腸炎時商寝,可用大棗煎湯送服以增強藥物補脾益氣的作用筝便;在服用大活絡丸治療中風偏癱、口眼歪斜時愁淀,為了增加藥物活血通絡的功效匆力,可用黃酒送服。
沖服:人們在服用沖劑曙椎、糖漿劑龟些、膏劑時,常需沖服卤诗,沖服就是將藥物用熱開水融化或呈混懸狀后服用棘扯。此外,人們在服用某些芳香或貴重中藥事晶,如牛黃肤币、麝香時也常需沖服。
調(diào)服:指將藥物用溫開水調(diào)成糊狀后服用峰裁,不能吞咽的病人或小兒在服用散劑夏哭、丸劑、片劑時常采用此種方法献联。
含化:六神丸竖配、草珊瑚含片、金嗓子喉寶等治療急慢性咽炎酱固、扁桃體炎的中成藥常需含化械念,即將藥物含于口中头朱,緩緩溶解运悲,再慢慢咽下。
烊化:膠質(zhì)项钮、黏性大而且易溶的藥物班眯,如阿膠、鹿角膠在服用時常需要烊化烁巫,即將藥物用開水或黃酒加溫溶化后服用署隘。
湯劑
除了上述中成藥的這些內(nèi)服方法外,人們看中醫(yī)時亚隙,常炒挪停看到中藥處方上寫著“先煎”、“后下”掰砌、“包煎”瞪殖、“另燉”或“另煎”等字眼,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学岔?
先煎:是對介殼類咪朴、礦石類藥物而言庙曹,因質(zhì)堅有效成分難以煎出來,應打碎先煎蘑瓢,煮沸后約10~20分鐘后班痹,再放入其他藥。這類藥物常見的有龜板梦铭、鱉甲蔚抖、石決明、生牡蠣垦祭、生龍骨等砚凳。
后下:氣味芳香的藥物如薄荷、砂仁钞钙、豆蔻等鳄橘,借其揮發(fā)油取效,宜在一般藥物即將煎好時放入此類藥芒炼,煎4~5分鐘即可瘫怜,以防其有效成分揮發(fā)。
包煎:為了防止煎后藥液渾濁及減少對消化道本刽、咽喉的不良刺激鲸湃,在煎服赤石脂、滑石子寓、旋覆花時暗挑,要用紗布將藥包好,再放入鍋內(nèi)煎煮斜友。
另燉或另煎:某些貴重藥物炸裆,為了盡量保存其有效成分,減少同時煎時被其他藥物吸收鲜屏,可另燉或另煎烹看,如人參,應切成小片洛史,加入加蓋盅內(nèi)郭宪,隔水燉2~3小時。
外用藥
一般的外用中成藥未經(jīng)藥理枕详、臨床實驗許可息扶,一律不能口服。外用中成藥大多含有一定的毒性弹扩、刺激性藥物纫脚,僅限于局部使用,通過保護作用或透皮吸收,發(fā)揮局部治療作用犹耻。常用的用法有以下幾種:
涂抹患處:適用于油膏劑财军、水劑、酊劑的外用春探,使用時將患處洗凈欧移,然后均勻地在患處涂一薄層藥物。如治療跌打損傷的紅花油辑皿、治療癬癥的土槿皮酊等宜用此法时簸。
撒布患處:適用于散劑的外用,使用時將藥粉均勻地撒布在患處赖晶,用敷料紗布固定律适,如應用祛腐生肌散、珍珠散等宜用此法遏插。
調(diào)敷患處:外用散劑和其他外用劑型捂贿,用適當?shù)囊后w(如茶水、白酒胳嘲、食醋厂僧、食用植物油等)調(diào)制成糊狀,敷布于患處了牛,用敷料紗布包扎颜屠。其中,白酒常用于調(diào)敷活血化瘀止痛的中成藥鹰祸,如用七厘散治療跌打損傷時甫窟,可用白酒調(diào)敷,以增強藥物散瘀消腫的效果蛙婴;茶水常用于調(diào)敷消腫解毒的中成藥粗井,在用如意金黃散治療瘡瘍初起時,宜用茶水調(diào)敷疤草;食醋常用于調(diào)敷具有消腫础甜、解熱止痛的中成藥,有增強收斂孩板、燥濕的作用,如用紫金釘治療癰疽疔瘡時宜用食醋調(diào)敷浙梗;食用植物油或花椒油常用于調(diào)敷燥濕止癢的中成藥蛆删,如急性濕疹可用植物油或花椒油調(diào)敷九勝散于患處。食用植物油亦可調(diào)敷治療水火燙傷的中成藥务冠。
吹布患處:在用冰硼散治療牙齦腫痛時捅悦,常需吹布患處,即用紙卷成或塑料制成直徑約2~3毫米的潔凈、干燥的小管目露,一端剪成斜口逗耕,挑少許藥粉,把藥粉吹入耳內(nèi)惯波、咽喉或牙齦摘肤。
貼患處:在應用膏藥時常需貼患處。橡皮膏如傷勢止痛膏可直接貼于患處漏峰,若黑膏藥糠悼,則需先將黑膏藥烘軟后,待其稍冷浅乔,再貼于患處倔喂,防止燙傷皮膚。
來源:中國中醫(yī)藥報